2007年9月9日星期日

“高山流水”的故事


故事出自<呂氏春秋>。伯牙善彈琴,鍾子期為其知音。這個知音不簡單,伯牙彈一段,子期說“巍巍乎泰山”;再彈一段,他又說“蕩蕩乎流水”。子期從琴音中聽出了“高山”、“流水”,這也正是伯牙想表達的,二人竟想到一起了。子期死後,伯牙終身不再彈琴。
這個故事從人際關係的角度看是歌頌友誼,從音樂的角度呢?
音樂是否有具體描述的能力?從這個故事看來是肯定的。什麼是“具體描述”?我們平常使用的語言文字就可以非常具體(當然也可以非常抽象)。例如伯牙大可以不彈琴,改用語言表達,只需說兩句話:“巍巍高山”、“蕩蕩流水”,誰都能聽明白。但他不愛說話,只愛彈琴,結果只有鍾子期能聽明白。只有一個人聽得懂的具體描述,能算是具體描述嗎?音樂有必要如此具體嗎?
音樂有別於其他表達形式,正由於音樂既什麼都不是,又什麼都是。我大可以把“高山”聽成壺口瀑布,把“流水”聽成江南秀氣的小山丘,音樂不是猜謎遊戲,不會也不該有謎底的。

没有评论: